10月27日,山東濟泰高速公路建成通車;11月26日,董梁高速公路董家口至沈海高速公路段建成通車;11月30日,臨沂至滕州高速公路、濟南繞城高速公路東線小許家樞紐至遙墻機場段改擴建項目啟動建設……
《山東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山東高速公路通車及在建里程預計達到1萬公里。近年來,山東交通在持續加密高速路網、提高互聯互通能力的同時,同樣注重質的提升——制定服務區建設方案,改善出行體驗;科技賦能,打造更智慧的路;節能減排,建設更環保的路。
服務區化身綜合暖心驛站
近年來,山東的路越拓越寬、越修越暢,預計到“十四五”末,全省高速公路雙向六車道及以上通車里程占比將達到36%。除了提升“行”在路上的體驗,“停”在路上的感受也將大幅改善。
12月初,記者走進京臺高速公路曲阜服務區,一座模仿博物館造型的建筑物映入眼簾,青磚黛瓦、古色古香。置身其中,不僅能品嘗特色小吃,還能感受非遺文化的熏陶。
“從2016年以來,集團累計投入64億元,完成了近140對服務區的提升改造,5對服務區獲評全國百佳示范服務區。”山東高速服務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冰告訴記者,山東高速集團綜合考慮車流量、自然環境、人文資源等因素,優化提升全省服務區整體形象。
如今,短暫逗留的歇腳地已變為功能齊全的高速公路綜合暖心服務驛站。在寧陽服務區,停車場智能導航系統能提示停車位置和空余數量,方便司乘停車;新汶服務區建成客貨車司機專屬服務功能區,設立大件運輸車輛休息點,配備膠囊倉、健身器材等設施;濰坊西服務區借助交通區位優勢進行現場直銷,實現了產品從農戶地里直接到司乘手中,幫助農戶在家門口增收。
智能建造提升安全管理效能
沿著京臺智慧高速公路向濟南方向行駛,夜幕中,若干條綠色射線從前方投來,讓人精神一震。這是該高速公路特意設置的防疲勞激光光幕,在不影響駕駛員視線的前提下,通過光線來“刺激”雙眼,緩解單一的行車環境帶來的視覺疲勞,降低行車安全風險。
除了防疲勞激光光幕,京臺智慧高速公路還融合5G、大數據、物聯網、北斗定位等前沿技術,建成了全國首個省域級智慧高速公路云控平臺、全國里程最長的開放式車路協同試驗路段和全國首條全向/定向毫米波雷達融合路段。
為踐行智能建造理念,山東高速集團創新研究基于數字化的綠色建造關鍵技術,打造了全國首個改擴建高速公路電子檔案管理系統、山東省內首條推廣裝配式橋涵結構高速公路,構建了“建設全過程智慧管理平臺”,全方位推進智慧工地建設,實現對關鍵工序、試驗室數據、特種設備等全過程監控,顯著提升安全管理效能。
光伏發電節能減排
作為山東首個采用海綿工程設計的服務區,青銀高速公路濟南東服務區集成應用了低碳建筑設計、污水資源化處理、透水路面鋪裝等技術,實現了雨水收集利用、生活垃圾集中無害化處理。
“在高速公路項目建設前,我們重視生態選線,通過改線避讓、以橋代路、以隧代路的方案,推動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山東高速集團總經理助理、工程管理部部長劉洪武介紹,以濟南至濰坊項目為例,為保護沿線生態,項目橋隧比達到了40%,每公里投資為2.6億元。
依托所轄高速公路沿線資源,山東高速集團大力推廣光伏發電。截至目前,山東高速能源發展公司在建、建成光伏電站裝機容量335.5兆瓦,合計年均發電3.68億度,實現年減少煤炭消耗11.6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32.7萬噸。
濟青、京滬、京臺高速公路等改擴建項目,采用大摻量RAP瀝青路面冷再生、溫再生技術,實現瀝青銑刨回收率100%,路面再生利用率達70%以上;京臺、京滬等改擴建工程還開展了廢舊梁板再利用研究,形成一套成熟的既有板梁橋利用評價方法,最終保留全線舊橋梁板1.2萬片,節約資金近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