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教師節(jié),馬云正式卸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
從杭州一間屋子里起步,這個個子不高的杭州佬,秉承著“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理想,白手起家打造出了一個橫跨電商、金融、物流、娛樂、科技等等領域的互聯(lián)網巨頭。外界視之為“帝國”,而他則認為是在打造一個經濟體。
過去數些年,他被視為創(chuàng)業(yè)導師,他的每一個演講、每一個言論,引領著眾多年輕人追捧;他關于管理、關于經營、關于企業(yè)文化打造的論斷,被很多管理者視為“圭臬”;他那句“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會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都死在明天晚上”,更是激勵了無數的人。
過去數些年,從淘寶到天貓,天量的包裹催生并加速了中國電商物流的飛速發(fā)展,支持者將其視為行業(yè)的改造者,有異議者視之為“挾電商以令快遞”的霸主;而如今,在阿里巴巴大舉布局新零售的背景下,即時物流、最后一公里也在發(fā)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如何,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改變了中國物流。
以下為物流指聞搜集整理的馬云在各個場合談論物流的內容匯總。讓我們一覽關于物流,他的思想演變歷程、他的思考、他對菜鳥網絡的定位以及他對未來的判斷。
馬云演講縱論物流
我們發(fā)現(xiàn)所有抱怨、投訴都來自物流,我們必須共同參與……我們不做民營物流企業(yè)想做、能做、可以做的事情。我們自己的定位是:阿里巴巴進入物流,做現(xiàn)有物流民營企業(yè)不想做、不肯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永遠不能把別人飯碗捅了,這是做企業(yè)的原則。我們是國民企業(yè),我們要成為整個中國電子商務基礎設施企業(yè),你要流量我們給你流量,你要數據我們給你數據,你要支付我們給你支付,你要物流我們幫你建物流體系。但不是我們做,是我們整合社會資源一起去做。
——2011年1月 馬云對外宣布阿里巴巴的物流戰(zhàn)略
阿里之所以能成功,和其他公司的差異就在于:我們從第一天開始就是建平臺,我們明白要幫助小企業(yè),就需要建設一個平臺。大概七八年前我們又意識到,平臺也不行,必須共同為中小企業(yè)打造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解決支付、快遞、信用、IT等諸多問題。這個工程要無數人的參與,使得小企業(yè)可以用最低的成本獲取他需要的一切資源。
——2014年9月 阿里巴巴上市后馬云在紐約接受新浪專訪
我覺得四百億、五百億、六百億這些數字都不會成為紀錄,所以我也沒多大的關心。但我關心在于今天這個情況下,如果賣四百億、如果賣五百億,有多少包裹得寄出去,得安全地送到,路上不能有故障,不能下雪,不能下雨,這些事情我比較關心。
——2014年11月 馬云在央視財經頻道《對話》欄目談雙十一
我們做淘寶的目的不是為了賣貨,而是獲得所有零售的數據和制造業(yè)的數據;我們做阿里小微金服的目的,是建立信用體系;我們做物流不是為了送包裹,而是把這些數據合在一起。我們對一個人的了解遠遠超過你,你是不了解你的。電腦會比你更了解你,這些東西是大家需要記住的。
——2014年11月 馬云在第十四屆中國年度管理大會上談“大數據”
我們?yōu)樾∪宋飱^斗,我們連接買家和賣家,為激動人心的創(chuàng)業(yè)者們提供他們需要的一切,來發(fā)展他們的企業(yè)——包括融資、支付、物流、營銷和分析,甚至云計算。
——2015年6月 華爾街日報刊發(fā)馬云致美國中小企業(yè)的公開信
我今年擔心的依然是物流,我相信物流既希望天冷一點,冷了以后大家購買“過冬”的欲望大一點,但也擔心天氣冷了以后天氣不好,快遞就會受到很多的難度。畢竟這些東西要用人在路上去送,所以怕刮風下雨。
——2015年11月 馬云談雙十一,最擔心的依然是物流
大家講電子商務在中國是一個奇跡,在世界是個奇跡的話,我個人認為,物流行業(yè)才是真正中國過去十年誕生的最了不起的奇跡。十年來我基本上是堅持一點,阿里巴巴自己不應該做快遞,自己不應該從事物流。事實上證明,我們沒有自己雇傭快遞公司,我們自己沒有建立物流的公司的設想是對的。
——2016年6月 馬云盛贊快遞是中國10年來最大的奇跡
十年以后,中國每天的快遞包裹將會達到3億只。以前的十年我們靠人的力量,24小時沒日沒夜的干,今后我們要用技術的力量,用數據的力量,用共享的力量,把全世界的物流都能夠聯(lián)合起來。智慧物流是消費者還沒有下單,我們就已經預測到物流的方向、物流的能力和各方面。物流行業(yè)不要簡簡單單的把他看作貨通天下,不要簡簡單單把貨從這個地點送到那個地點,我個人認為,物流行業(yè)必須參與到整個生產、經濟的轉型升級,必須要做到能夠消滅庫存。
——2016年6月 馬云在全球智慧物流峰會號召行業(yè)升級創(chuàng)新
從成立的三年以來,我們一直在探索一個問題,菜鳥到底做什么?我想我們有兩件事情、兩個原則,三年來我們沒有變過。第一菜鳥要做別人做不了的事情。第二要做別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我們不應該去做不應該去搶快遞物流行業(yè)的飯碗,即使去搶我們也搶不了。所以兩個要求是:做別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做別人做不了的事情。然后又必須解決兩個目標:十年以內中國任何地方網上購物24小時貨運必達,全球72小時貨運必達。
——2016年6月 馬云重申菜鳥網絡發(fā)展愿景
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這一說,也就是說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線下的企業(yè)必須走到線上去,線上的企業(yè)必須走到線下來,線上線下加上現(xiàn)代物流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創(chuàng)造出新的零售起來。物流公司的本質不僅僅是要做得誰比誰做得更快,物流的本質是真正消滅庫存,讓庫存管理得更好,讓企業(yè)庫存降到零,只有這個目的,才能真正達到所有的物流真正的本質。
——2016年10月 馬云在云棲大會提出“新零售”
接下來要把六七億的包裹送出去,那是非常難的。中國的快遞物流這幾年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萬一真突破八億甚至到十億的包裹,這也不是鬧著玩的……我們對于整個基礎設施要有挑戰(zhàn),要不斷的刺激它、完善它,但不是要把它搞癱掉,就像我們對于中國傳統(tǒng)零售行業(yè)要不斷鞭策、不斷倒逼它們進行改革……未來幾天,中國物流界所有能走路的人可能都要出去送包裹,這個挑戰(zhàn)很大,我們不希望把一個很快樂的事情變成某一些崗位的人的痛苦。
——2016年11月 馬云在雙十一現(xiàn)場演講表示“見好就收,最擔心物流”
2017年是阿里巴巴啟動“五個新”尤其是新零售的元年,從今年開始整個集團將全面打造新零售。沖擊傳統(tǒng)零售不是我們的目的,真正服務好消費者、幫助中小企業(yè)成長這是我們的目的,這也是阿里巴巴的價值。新零售將會驅動以渠道推動的前端的改革,勢必會影響整個經濟商業(yè)模式的變化。我們覺得未來已經不存在純電商或者是純線下,未來的競爭只有是否是新零售還是傳統(tǒng)零售的競爭。
——2017年2月 馬云在阿里巴巴和百聯(lián)戰(zhàn)略合作現(xiàn)場再談新零售
實體經濟的真正定義有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第一是生產制造,第二是流通。生產制造,過去三十年,中國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是流通環(huán)節(jié),我們做的相當不行。正因為流通環(huán)節(jié)做得不行,我們今天引出大量的問題,包括庫存、包括積壓、包括產能過剩,因為我們對市場根本不了解,還是按照想當然在做……我的觀點是線上、線下、物流、數據必須結合起來,打造新型的零售體系。
——2017年4月 馬云在中國綠公司年會上表示“新零售的第一波沖擊才剛剛過去”
我個人認為,“一帶一路”是中國擔當起世界責任的機會,也是中國希望為全人類做一些事情的載體。如果以前的全球化是以獲得資源、廉價勞動力,搶占更多的市場為主,那么我相信“一帶一路”所發(fā)動的、所引起的全球化,應該是為當地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為當地做一些他們現(xiàn)實情況下做不到的事情,為當地的經濟繁榮做出貢獻。如果這樣去思考,我相信“一帶一路”才是21世紀真正了不起的想法。
——2017年5月 馬云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點贊“一帶一路”
過去十年快遞物流企業(yè)創(chuàng)造了奇跡,未來十年有更大的奇跡要出來,但是未來十年挑戰(zhàn),一定是過去十年奇跡的創(chuàng)造者。只有物流公司做好眼光、格局、組織、人才、技術各方面的準備,在這方面做好投資,才能做好應對。快遞公司融到的錢必須用到聯(lián)合項目上去,只有聯(lián)合作戰(zhàn),才有可能解決每天十億包裹的問題。未來物流的背后支撐是數據流,真正的物流一定是數據的物流。但是把數據當回事絕對不等于大家去霸占數據,數據共享和分享做得越好的企業(yè),越容易成功。
——2017年5月 馬云在全球智慧物流峰會闡述行業(yè)發(fā)展方向
實際上,阿里巴巴跟順豐合作得很好。順豐是一家品質和服務做得很好的快遞公司,除了價格貴一點,但是好東西就應該貴。阿里巴巴自己不做快遞,跟任何一家快遞物流公司都不存在競爭。我們不能把別人的飯碗都搶光,必須要做別人不愿意做、不能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這才是阿里巴巴的定位。阿里巴巴想做五件事情,幫中小企業(yè)、年輕人、婦女創(chuàng)業(yè)者做到全球賣、全球買、全球付、全球運、全球游。我們要做到任何城市、農村24小時以內貨必送達到家。阿里巴巴整個的思考,是如何在農村地區(qū)、邊遠地區(qū)把物流體系做好。十年以后,要實現(xiàn)全球購物72小時送貨上門。
——2017年7月 馬云在網商大會透露“小目標”
物流的發(fā)展是完善全球化的關鍵領域之一。過去十年,物流行業(yè)在中國奇跡般地生長,去年中國一天8000萬包裹,每天1億個包裹近在眼前,而我相信,10年后,我們將可能面臨一天10億個包裹的挑戰(zhàn)。菜鳥必須為這樣的未來做好準備,我們正在整合物流行業(yè)的數據和資源,變革物流產業(yè)鏈,從而實現(xiàn)中國24小時貨送必達,全球72小時貨送必達。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用更好的技術創(chuàng)新物流,能夠讓中國和全世界的小企業(yè)消滅庫存,從中為新制造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幫助實體經濟和制造業(yè)成長。
——2017年10月 馬云在致股東信中闡述阿里菜鳥為未來物流所做的準備
雙十一結束了,想對300萬快遞員、對所有物流合作伙伴說聲謝謝!你們創(chuàng)造了世界商業(yè)的奇跡!雙十一的三天里產生了10億多個包裹,菜鳥網絡用了一周的時間送完,抵達世界各個角落,這是世界貨運業(yè)的奇跡,更是商業(yè)世界協(xié)同合作的奇跡。10年前,我們不敢想象中國快遞業(yè)能超越歐美,但今天沒有一個歐美國家敢想象能超越今天中國的快遞業(yè)。這奇跡的背后是300萬名風里來雨里去的快遞員。向你們致敬。也向充滿正能量、保持積極樂觀擁抱新時代監(jiān)管變化的行業(yè)監(jiān)管部門——國家郵政局表示敬意。過不了幾年,我們會進入到日均10億個包裹的時代。快遞包裝消耗的資源是驚人的,甚至今天不少包裝材料會對環(huán)境產生污染。希望物流行業(yè)的所有參與者,關注綠色包裝,支持綠色包裝,發(fā)展綠色物流。未來的快遞業(yè),‘快’保證不輸,‘綠’才能贏。2018,讓快遞綠起來!
——2017年11月 馬云在微博致敬300萬快遞員
全社會對物流體驗的要求越來越高,這需要一線快遞員不斷提高服務品質。快遞企業(yè)應該去保障基層快遞員的尊嚴和待遇,讓他們有更高的收入和成長機會。面對未來每天10億包裹的快遞量,希望菜鳥聯(lián)盟的成員們“競而不爭”,既要充分發(fā)揮市場因素,也要共同推進消費者體驗提升和行業(yè)進步。
——2017年12月 馬云和三通一達發(fā)出桐廬倡議,2018年提升快遞員待遇
5年前,成立菜鳥的時候,我們有個理想,希望能夠建設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來支撐整個中國未來的發(fā)展。我們提出的理想,是在中國能夠實現(xiàn),任何地區(qū),任何地方,能夠實現(xiàn)24小時送貨運達。我們這兩年又提出,在全球范圍內,任何一個地區(qū),72小時運貨運達。為此,我們宣布我們會投上千億,來打造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如果千億不夠,我們會投資幾千億,把阿里巴巴可以有的投資絕大部分投向物流,因為我們相信只有物流的基礎設施好,只有整個的物流骨干網好,整個制造業(yè)才會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整個實體經濟才會真正變成社會的支撐,國家的支撐,世界的支撐。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可以做,是因為我們必須去做,我們的目標是把占中國GDP15%的物流成本降到5%以下。
這張由菜鳥建造的“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將由兩部分組成。一張網絡是在國內,要做到任一地方24小時必達,把中國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降到5%以下;另外一張網絡是沿著一帶一路,eWTP節(jié)點,在全球范圍內實現(xiàn)72小時到達。這張網是全國的,更是全球的,今天菜鳥連接了300多萬快遞員,3000多萬平方米的倉庫,但遠遠不夠。這張網應該是連接所有的全國、全球所有的物流快遞公司,所有的倉庫形成網絡,全部連接起來。對于物流公司來講,任何一個單點是沒有用的。需要更多的點,把這些點連成網絡,形成網絡效應。這張網連接的更快,更有效,更準確。
——2018年5月 馬云在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表示將全力以赴建設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
1994年我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很多人說我是騙子,說沒有互聯(lián)網這個東西……那個時候,沒人相信互聯(lián)網,電商,也沒人相信中國會有電商。這也是現(xiàn)在很多人在問你們的問題:非洲怎么可能發(fā)展電商,沒有信用卡,沒有物流,沒有基礎設施,沒有政府支持,沒有資金,什么都沒有。但這才是機會啊。我認為非洲有幾個非常巨大的機遇在我們面前,第一是“數字非洲”的發(fā)展,非洲的第二個機遇是物流網絡。所有的非洲國家必須團結起來,升級物流網絡,這能給非洲帶來大量的就業(yè)機會。
——2018年8月 馬云在南非金山大學發(fā)表演講表示非洲未來的機會之一在物流
過去是中國制造,美國制造,未來是made in internet;過去是B2C,未來是C2B;過去叫e-commerce,未來都是e-business;過去貿易通過集裝箱,未來通過包裹;過去大公司才能進出口,未來所有的小企業(yè)和個人都可以參與。所有的規(guī)則和法律都將變化。
——2018年11月 馬云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談貿易的未來
中央建設海南自貿區(qū)(港)的定位非常優(yōu)越,極具前瞻性。海南自由貿易港應該著眼于未來的貿易,而不是過去的貿易。應該是數字化為基礎的貿易基礎設施,不僅僅是貨柜的進出。未來的貿易不是以集裝箱為主,而是以包裹量為主。海南的自由貿易區(qū)(港)建設必須基于未來的貿易游戲規(guī)則設計游戲規(guī)則。未來的貿易不會是B to C(企業(yè)找市場),而是C to B。未來是根據市場定制化;不是集裝箱,而是包裹。貿易變了,貿易游戲規(guī)則也要變。新的貿易規(guī)則要讓貿易更加簡單、便利、現(xiàn)代、普惠。所以,海南自由貿易區(qū)(港)建設要在簡單、便利、現(xiàn)代和普惠上面深做文章。
——2019年1月 馬云在海南省政府企業(yè)家咨詢會議上就海南自由貿易區(qū)(港)建設給出建議
…………
曾有人問金庸:一輩子要怎么活?他笑說,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無論怎么說,馬云之于物流確實做到了“大鬧一場”,尤其是電商物流行業(yè)。這個“鬧”是一個推動者的“鬧”,“鬧”出了幾家上市快遞企業(yè);這個“鬧”是一個改造者的“鬧”,讓中國快遞更快也更準。也有人認為這個“鬧”是一個“破壞者”的“鬧”,在物流行業(yè)里“橫沖直撞”,讓人倍感壓力……
無論如何,過去20多年,他在中國物流發(fā)展史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至于功過,流于后人評說。
上一篇:廣州到北京物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