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清思路確定目標導向
切準產業轉型和消費升級變化趨勢。圍繞優勢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強化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拓展延伸物流服務價值鏈,以產業融合、平臺整合、模式變革提升物流業能級,為未來智能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精益生產等協同制造提供更高品質的物流服務。適應信息時代新型城市生活方式變革,強化與網絡購物、線上消費、電商O2O等生活消費新模式協同發展,完善城市共同配送和“最后一公里”物流體系。
推動都市區融合發展空間體系構建。按照都市區總體功能定位,立足分層、軸帶的網絡化空間格局,引導物流業在中心城區外圍和沿產業發展軸帶布局,推動城際快速交通網絡和物流園區共建。有序疏解物流分撥、批發交易等非核心功能,創新發展國際多式聯運,提升國際航空鐵路樞紐功能等。
深化改革開放創新增強發展活力動力。完善都市區物流業發展統籌協調機制,加強信息互通、重大問題協商、重大項目推進、重大政策協同,打破區域、部門分割壁壘。構建與國際規則接軌的物流業開放體系,積極引進培育具有跨國供應鏈運營功能的物流市場主體,提升基礎設施、通關效率、貨物跟蹤、信息化等國際通行物流指標水平。
2.構筑協調聯動空間格局
暢通物流通道構建空陸集散網絡。拓展境內外集疏網絡,做精“一干三支”鐵海公多式聯運示范線路,構建東聯西進的陸路通道。完善樞紐航線網絡,構建連接全球重要樞紐機場和主要經濟體的空中通道。完善大能力貨運鐵路、高速公路網,實現與國家綜合交通網絡的有機銜接,構建高鐵為主、航空公路為輔的立體高效集疏網絡。
著力打造三個重點物流園區。航空港物流園區,重點針對電子產品、工業零部件、醫療器械、高端商品等高時效、高附加值產品物流服務需求,吸引全球分撥中心集聚,拓展融資租賃、國際貿易、保稅展示、國際快件中轉集拼、維修檢測等功能。國際物流園區,強化與自貿區、集裝箱中心站聯動,搭建物流資源交易平臺,打造國際多式聯運物流園區。謀劃建設高鐵路物流園區,探索制定空鐵聯運設施標準,設計空鐵聯運物流模式和流程,打造全國高鐵物流創新示范工程。
加快建設七類專業物流基地。依托海關特殊監管區和功能性口岸,布局建設保稅物流基地;探索開展醫藥物流服務外包,鼓勵發展醫藥電子商務,建設大型自動化醫藥物流基地;推動物流業深度嵌入制造業供應鏈,在產業集聚區布局先進制造業物流基地;規劃建設集甩掛運輸、車輛換裝、零擔配載、信息服務、商務配套于一體的公路貨運樞紐,打造城際干線運輸與市內配送的轉換中心。
3.推動創新高效綠色發展
促進產業跨界融合。立足服務實體經濟,強化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商流聯動,以全程供應鏈物流服務支持制造業向集群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升級。推動物流與電子商務協同發展,合理布局校區、社區、商區、樓宇等末端配送設施,完善線下分撥配送物流網絡。推動物流金融創新,鼓勵開展代收代付、動產質押、倉單質押、融資租賃等物流金融增值服務等。
推動區域物流聯動。加強與周邊重要物流樞紐節點的聯動,支持冷鏈、快遞等優勢物流企業以資本、管理、技術輸出等方式,拓展完善跨區域物流網絡。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物流交流合作,支持物流企業借助基礎設施工程建設、產能合作項目“走出去”,提供配套國際物流服務,拓展全球物流網絡。
提升綠色智慧水平。開展倉儲、搬運、配送、接駁等公共基礎設施設備的標準化建設和標準化改造,推廣托盤、集裝箱等周轉聯運設備標準化與循環共用,率先啟動物流信息、冷鏈、多式聯運等重點領域的地方標準制定。積極推進城市共同配送和甩掛運輸試點,鼓勵包裝器具的重復使用和回收再利用,構建低環境負荷的循環系統。
以上內容由廣州誠孝物流公司 整理 ,歡迎轉載,請注明出處。
上一篇:快遞“隱私面單”何時能全面普及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