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多年的建設,我們國家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國,也是全世界運輸最繁忙的國家。2017年,我國全社會完成貨運總量472億噸,貨運周轉量19.3萬億噸公里,有效支撐了經濟社會的發展。近幾年,交通運輸部加快推進多式聯運、推廣甩掛運輸、試點無車承運等一系列運輸組織管理方式的調整,努力推動運輸行業的轉型升級,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但從當前交通運輸特別是運輸服務的情況看,依然存在不少問題。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
一是綜合運輸體系結構不合理。公路貨運量在全社會貨運中占比過高,我們比較了一下2008年-2017年,公路貨運量占比由47.1%上升到78%,鐵路貨運量雖然有所增加,但是占比卻由13.2%下降到7.8%。2008年的鐵路貨運量是33億噸,到2017年的鐵路貨運量是36.9億噸,增加了11%。但是公路貨運量增加接近1倍,增加了91%。這樣從結構上看,確實不是很合理。京津冀地區鐵礦石的疏港運輸,鐵礦石是大宗物資,90%以上還是通過公路進行疏港。
二是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未能得到充分發揮。一方面,部分區域鐵路運輸能力不足,港口和大型企業鐵路專用線建設滯后,通達性不高,所以公路運輸成為部分企業唯一的選擇,承擔了大量的大宗物資中長途運輸任務,鐵路和水運輸成本低、低能耗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另一方面,公路運輸不同程度存在著車輛非法改裝、超限超載以及過度競爭的問題,所以造成鐵路的運價和公路的運價倒掛,降低了鐵路的比較優勢。
三是綜合運輸組織化的水平不高。主要體現在信息資源共享不足,標準規范和運輸服務規則不銜接,跨方式、一體化運輸組織程度低,多式聯運市場主體少,發展嚴重滯后。比如我們國家目前沿海港口的鐵水聯運的比例僅為2%左右,而在世界上發達國家鐵水聯運的比例基本上都在20%左右,所以還有很大差距。
四是基礎設施銜接不暢。各種運輸方式規劃建設、統籌協調不夠,樞紐站場、集疏運體系不完善,所以,“連而不暢、鄰而不接”的問題突出,跨方式運輸銜接不暢,倒裝次數過多,影響了運輸效率,也增加了物流成本。加快推進運輸結構的調整,成為我們當前十分重要的工作。
上一篇:物流專線公司的困境
下一篇:推動綠色物流新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