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規模縮小,物流公司與其他企業合作解決退貨的物流問題、提高預測精度是關鍵。
行業概況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信息員從雜志轉向網絡媒體,紙質書籍閱讀率降低等因素影響,行業市場規模在20世紀90年代達到高峰,之后呈下降趨勢。另一方面,受無流通限制的電子書籍和網絡途徑影響,行業銷售量有所增加。
出版業的流通由出版、經銷商、書店等環節構成,由出版社印制的書籍、雜志等首先在具有批發、物流功能的經銷商等地集中,再經過各書店進入消費者手中。
物流特點
流通環節的特征之一是“再銷售價維持制度”。這是一種由出版社決定出版物定價,書店遵循該定價銷售的制度。出版物受著作權法保護的文化色彩濃厚,所以,反壟斷發規定對再銷售制度也持認可態度。
另一個特征是“委托制度”。這是一種通過銷售商的中間環節,在一定期間由書店上架銷售,存貨退回出版社的系統。僅新刊一項的年銷售量就達到75000冊左右,對每周更新雜志的書店來說是一種利好制度。
但是,近年來隨著市場規模萎縮,出版社為增加銷售量呈現新刊發行量增加的傾向,加之大型書店崛起,上架刊物增加,網購比例上升等因素影響,導致供量過剩,退貨增加、經營壓力不斷增大。據披露退貨率高達30%,導致企業額外投入生產和物流費用。
為緩解出版社的經營壓力,經銷商開始通過與其它企業合作解決退貨問題,通過收集各書店書籍分類數據等措施構建靈活運作市場的體制。
今后的物流發展
出版業當前面臨的課題是物流運作效率和縮小過剩生產。雖然網購過程中受到大量接單,以及處理即時出貨體制等因素影響,成為造成大量庫存積壓的主因。但另一方面,又通過活用提前預約數據,提高需求預測精度等措施來控制退貨問題的發生源——多余銷售冊數。例如,日本卓越亞馬遜在與傳統批發商建立合作關系的同時,以儲備的高水準需求預測數據為基礎,省略與圖書批發商、小型圖書零售商等中間環節,與出版社之間通過之間通過直接交易達成委托銷售制度,又在市場需求預測的基礎上確定數量,試著與委托方之間建立“交貨申請”的合作關系。
此外,在出版業中,活用IC標簽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從印刷、制作到貼IC標簽階段,除了追求物流整體的運作效率外,門店市場、單位店鋪等在防盜措施上加大力度整改,年均防盜額增至212萬元。
上一篇:物流服務需要不斷進步
下一篇:談談小龍蝦的運輸